基层处理不当会直接影响
网格布的粘结力和抗裂效果,具体问题如下:
1. 粘结不牢,导致脱落
- 基层疏松/浮灰多:
若墙面未清理干净,存在浮灰、脱模剂或松散颗粒,网格布无法与基层紧密贴合,易形成“空鼓层”,后期受力时整片脱落。
- 基层强度不足:
如水泥砂浆找平层未干透或标号不够,本身易开裂、粉化,网格布会随基层一起脱落。
2. 抗裂失效,引发二次开裂
- 裂缝/缺口未修补:
基层原有裂缝或开槽处未用石膏填补平整,网格布直接覆盖在凹陷处,受力时会被拉扯断裂,无法阻止裂缝延伸。
- 基层不平整:
凹凸不平的表面会导致网格布局部悬空,批刮腻子后形成“应力集中点”,后期易从悬空处开裂。
3. 潮湿引发霉变或脱落
- 基层含水率过高:
如卫生间墙面未干透就贴网格布,水分会长期滞留于基层与网格布之间,导致腻子发霉、网格布纤维锈蚀(金属网),甚至粘结剂失效脱落。
- 未做防潮处理:
厨房、卫生间等潮湿区域,若基层未涂刷防潮界面剂,水汽会渗入网格布,降低材料耐久性。
4. 影响后续施工质量
- 基层油污未清除:
残留的油污(如乳胶漆、胶水)会隔离网格布与浆料,导致腻子批刮后表面起粉、剥落,影响涂料或瓷砖粘贴效果。
- 松软基层未加固:
轻体墙、保温墙等疏松基层未提前满挂网格布或涂刷加固剂,整体稳定性差,网格布无法发挥“拉结”作用,易出现大面积开裂。
总结:基层处理的核心要求
- 清洁:无浮灰、油污、脱模剂等杂质。
- 平整:裂缝、凹陷提前修补,误差不超过3mm/2m。
- 坚实:基层强度达标(用指甲划无明显痕迹),含水率<10%(潮湿区域<8%)。
- 适配:根据基层材质(如混凝土、加气块、石膏板)选择界面剂类型(如水泥基、乳液型),增强粘结力。
基层处理是
网格布发挥作用的前提,偷工减料可能导致装修后期出现“开裂-修补-再开裂”的恶性循环,增加返工成本。